校史

學校沿革

48年9月:初設宜昌國民小學化仁分班,學生借用社區集會所上課。 53年9月:由於學區兒童人數日增,改設宜昌國民小學化仁分校,吳德修先生奉命派為分校主任。經地方熱心教育人士苦心籌畫,配合政府經費購置校地,花蓮縣政府專款補助興建教室五間,三對等教室一間,學校規模粗具。 57年11月12日:奉准獨立為化仁國民小學,並派呂敬泉先生為首任校長。

學區

學校初創期間,學區僅有東昌村,隨著社區不斷的發展,目前擴增仁和村、仁安村。

校名的由來

東昌社區先賢抗日志士邱化仁(德貴)先生事略 我們的社區是東昌村,為什麼我們學校校名是「化仁國民小學」呢? 滿清末年,當時日本國積極侵略鄰國,滿清政府無力對抗日本國,於甲年戰爭中落敗,被要求割地賠款予日本國,台灣遂於西元一八九五年起由日本統治管理。西元一九二一年,台灣諸多有識之士─蔣渭水、林獻堂等人,組織「台灣文化協會」,這是第一個島內台灣人非武裝抗日民族運動的結社團體。文化協會會員從當初就以各階層的台灣人來參加。包括農民、勞動者、學生、上班族、醫師、律師、地主、資產家,甚至有不少的御用紳士也參加在內,均為著同一目標而築成統一戰線。 苗栗縣銅鑼鄉的望族子弟邱德貴先生,出生於滿清政府末年(西元一八八五年十一月十六日),以救助貧病,樂善好施名聞鄉里。因參與「台灣文化協會」的抗日運動,而被日本警察追捕,邱德貴先生便化名為邱化仁逃離故鄉,隻身潛來吉安鄉阿美族舟津都落「即今東昌社區」居住,輔導地方民眾耕作技術,教授青少年漢文。 台灣光復後實行地方自治,邱德貴先生當選吉安鄉首任鄉民代表會主席及吉安鄉農會常務監事,竭盡所能,熱心公益,為地方服務,民國五十三年,邱老先生以八十一歲高齡逝世,吉安鄉各界,為了感謝邱化仁先生抗日愛國的精神,將其居住之舟津部落改名為化仁村,民國五十三年九月本校前身宜昌國校化仁分校成立,並派吳德修先生為分校主任,民國五十七年正式獨立為花蓮縣吉安鄉化仁國民小學,民國六十二年化仁村更名為東昌村,本校為紀念抗日志士,地方先賢仍以「化仁國民小學」為校名。




此文章來自 花蓮縣吉安鄉化仁國民小學   https://www.hzps.hlc.edu.tw
此文的網址是:   https://www.hzps.hlc.edu.tw/modules/tinyd0/index.php?id=8